第十届“芙蓉杯”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—《一把轮椅寄深情》
3月4日中午,我征求老婆意见,去看望非遗传承人李元军大哥。她说好啊!总不能两手空空吧。我琢磨来琢磨去,打算给他买点康复器材。老婆说,好!我跑遍了县城大小药店,只有轻便按摩器、血压计。我给李元军女儿李琼打去电话,她说按摩器、血压计、拐杖都有,就是没有轮椅。我问药
3月4日中午,我征求老婆意见,去看望非遗传承人李元军大哥。她说好啊!总不能两手空空吧。我琢磨来琢磨去,打算给他买点康复器材。老婆说,好!我跑遍了县城大小药店,只有轻便按摩器、血压计。我给李元军女儿李琼打去电话,她说按摩器、血压计、拐杖都有,就是没有轮椅。我问药
在去年研讨会结束后的三天自由时间中,我便随老师们一同采风来到了固始。在内心深处,我想带着外婆的遗愿追根溯源,也想探访这个神秘的地方。
南风热风热浪奔,火热年华此际存。 汗透衣衫情未减,心融岁月梦犹温。 青春作伴同追梦,壮志偕行共铸魂。 今日相逢成雅聚,明朝携手启鸿门。
毛家埫是鄂西深山里的一个自然村庄,那种在大地上贴上一片创可贴就可以看不见的小村庄。总共十二户人家,村东头到西头也就两里多地,南边到北边还要少出一里。小村庄三面环山,中间是令种田人眼睛放光的埫田,如老人不能完全伸开的手掌。
绍兴的水,是向来有名的。我乘了乌篷船,在鉴湖上缓缓而行。船夫是个五十来岁的瘦长汉子,青白脸色,皱纹间时常夹些风霜的痕迹。他摇橹的手法极是纯熟,船便如游鱼般在碧波上滑行。
端午节的早晨,邻近小区的公园里,阳光明媚,空气清新,鸟语花香,天蓝地绿,微风拂面,舒心惬意。我和老战友赵兄在公园的健身步道上并肩同行,边走边聊。赵兄问:“今天吃粽子吗?”我说:“要吃,传统节日,粽子必须吃!”赵兄表示赞成,说:“虽然现在每天都和过节一样,但也要
岁月这把刻刀,将她原本挺拔的身躯雕琢成一张紧绷的老弓。她走路时身子总是不自觉地摇晃,那双布满老茧的手颤抖得厉害,连端碗都成了需要全神贯注的大事。
高考,对于我们学子来说,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检验,也是我们学子人生的跳板,所以,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直接的影响,然而,高考是对人才的跳选,它的残酷性只在于,并不会眷顾每一位学子,不过,即使这样,并不能折损高考在人们心里所带来的期待,因而,但凡经历了高考的人生,都是一
上饶,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,是上乘丰饶之地,向上富饶之城。上榜“亚洲100热门目的地”,获评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等殊荣。王安石赞誉上饶“山水有精神”,释觉范赞叹“江南山水冠天下,上饶山水冠江南”。
那天晚上,带着书、衣服、药品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,搭出租车去赶考。我们很运气,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,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,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,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。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!我也说,是的,这是佛祖的保
一个人一生会写很多文章,但是升学考试的夏天在考场上写下的作文总是独一无二。在《我的学生时代》中,肖复兴回忆了当年自己在中考的考场上书写作文的情景。日后倚马万言的作家,当年的作文又是如何书写的呢?
20世纪60年代生产队的时候,我家乡主要作物还是耐碱、耐涝、耐旱的红高粱。有一年秋天,早春播种的高粱熟了,一位邻居大爷说:“还是种地好,收了高粱,有了吃的,也有了烧的。”
我一脚跨上4车车门,盯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时间——12:26,三秒之后,我清楚感觉到心脏哒哒哒三下,身后的车门“轰”然关上了。我赶紧拍了车厢的照片发给姑娘和芷含:你们放心,我终于赶上了车。
单身女人推开门时,玄关处总会亮起一双琥珀色或祖母绿的眼睛,带着暖烘烘的呼吸蹭过脚踝。
晨起打开手机,被“今日芒种”的信息刷屏。农村长大的我,脑海中瞬间蹦出:芒种三天见麦茬、蚕老一时麦熟一晌、三秋不如一麦忙、虎口夺粮、颗粒归仓、抢收抢种……等麦秋专用谚语,想起曾经用双手拔麦子,拿镰刀割麦子,还有在场院里打场轧麦子、扬场晒麦子的苦和累。
现在的农民过麦秋,家里种上10亩20亩小麦,每亩地花上几十元钱,地头树荫下吃着雪糕或品着茗茶,和聚拢来的乡亲们相互逗趣说笑着,麦田轰鸣作业的收割脱粒、秸秆还田于一体的小麦联合收割机,就将收割下的金黄色麦粒,装入翻斗三轮车厢给运回家中。若嫌晾晒麦子麻烦费力,不愿
适应了独自一人的宁静,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自由,于静谧之中让身心放松,细品着一杯香茗,在充满诗意、柔情似水的时光里,清欢与温暖缔结了一份尘缘。
待我们检完票,长长的绿皮列车早已静静地停下了。而包头是这趟列车的始发站,望向两头,显得好长。在站台上找到自己所乘坐的车厢时,爱人先上了车,而我需要趁此机会,赶紧抽支烟。之前出门坐高铁习惯了,很清楚在车上是严禁抽烟的。
百年秦淮水,流淌着六朝金粉与文人墨痕。邹鲁以散文为舟,载着我们穿梭于朱自清、俞平伯笔下的“桨声灯影”与当代霓虹交错的秦淮河之间。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本对话,不仅是对风物变迁的忠实记录,更是对文化记忆消亡的深刻叩问。当电子荷花灯浮起时,照亮的不仅是河面,更照见了这个
这是一套专门为学龄前儿童播放的节目,是我们童年时光的最爱。从那以后,伴随着童年的每一天,在无数孩子的心里,就有了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,就多了一份按捺不住的期盼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经历过风霜雪月的我们已经从懵懂少年进入了古稀之年,并慢慢地变成了耄耋老人。许多往事在记